跳到主要內容區

強化自主學習 微學分課程彈性多元

【教發中心提供】修習學分不再只有期初選課、例行上課、考試。為拓展學生跨領域學習動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及培養多元技能,國立中山大學教務處協同各系所推出「微學分課程」,總時數短、課程密集,形式多元,提供大學部及碩士班學生修課新選擇。

不同於傳統的學期課程,微學分課程以特定教學主題為主,透過多元的學習方式,如技術工具學習、線上數位學習等,再加上專題討論、競賽、展覽/展演、跨界交流活動等方式授課,課程內容活潑有彈性。而課程內容也不再侷限於教室,針對特定議題,可邀請業師分享,透過社會實踐、學習反思與成果分享等,引領學生在各科目的學習過程中實現跨界交流,達成學習的目標。

中山大學推出的微學分課程涵蓋文學院音樂系、劇藝系,社科院社會系、理學院應數系、工學院光電系、資工系到西灣學院人科學程等,學生除了可依學習興趣選擇,也因為微學分課程的出現,過去被視為「自願參與」的課程活動有了學分的挹注,提高參與意願,更能體現大學教育的多元與自主學習的意義。

例如光電系副教授于欽平開設的「光電探索」,在兩天的密集式課程中,設計了一連串產業介紹、實驗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發想以光電為主的創意可能,讓修課學生從中激起對光電領域的熱情,並且提早規劃生涯藍圖。社會系助理教授蔡妤珮開設「我的高雄學」微學分課程,邀請多位與高雄緊密連結的講者蒞校暢談高雄的前世今生,為期一天的工作坊更透過實地走訪歷史場域,體驗高雄的興盛與衰榮。

此外,越來越多微學分課程由在地反思出發,社會系楊靜利教授開設「地圖考古x城市偵探讀書會:鹽埕身世」,透過歷史地圖和史料文獻,爬梳高雄市的歷史轉變,除了文獻資源,也透由實地踏查、訪談居民等史料與口訪資料比對討論,看見其中差異。而社會系邱花妹老師開設的「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微學程」則以「青年力」為初衷,思考在生態環境危機與氣候變遷下,該如何迎向挑戰、克服改變。透過系統性及批判性的思維,了解社會創新和社會實踐的模式與方法,更能幫助學生在面對種種考驗的同時仍有足夠的知識和行動能量。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