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AI讓教育更有效率? 教授公開「翻轉教學」秘密

發佈日期: 2019-04-22
【校園記者張恩姍採訪報導】人工智慧救得了台灣高等教育嗎?中山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邀請前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長楊鎮華,以「人工智慧在教育的新挑戰」為題,與中山師生分享人工智慧帶來的教學革命,講座內容分成「人工智慧的想像與現實、高教深耕與創新高教市場、精準教育(Precision education)、人文美感才是永恆」四個部分進行。

「以往我們對於disengaged(心不在焉)導致成績不及格的學生,想的是如何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但在進行BR(Book Roll,翻轉實驗課程)後,我發現比起刺激,他們更需要的是指令」,楊鎮華以自身在中央大學任教的經驗,向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看齊,轉化為精準教育(Precision education),讓學生「對症下藥」,他表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和環境,從診斷、預測、治療到預防,都需要個別化。」

在教學現場,教學者運用人工智慧裝置蒐集每個人的行為進行診斷,為教學者提供學習者的模式,讓教學者得以施予「治療」。除了提到科技對於高等教育課程教學的改變,楊鎮華也分享到澳洲、日本及新加坡珍貴的第一手觀察,他提到目前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體系,都在尋找讓學生有策略學習的方法,而且這不僅僅是侷限在課堂中軟硬體的創新,他以澳洲的西雪梨大學為例,學生一進到公共空間,如圖書館,就會有智能系統協助該名學生尋找可供利用的空間和電腦。

楊鎮華以「教育是讓意想不到的人成就意想不到的事」做為開場白,機器向人學習智慧,而人類運用機器變得更智慧,希望這樣的精神能替台灣的高等教育注入活水,「不過有一件事還是很重要」,楊鎮華強調「人文美感是無法被取代的,像是中山大學在這麼美麗的西子灣旁邊,學生每天的美感體驗是很可貴的。」

中山大學資工系教授楊昌彪提及目前翻轉教學被學生認為「很有負擔、感覺老師沒有在教」,楊鎮華回應,許多學生或是家長都認為上課或是說學習這件事,「老師教學」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翻轉教學的精神在於「讓學生拿回自主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習如何學」,楊鎮華接著提到,在大學教育中「大一」是最重要的學習階段,最好是讓學生在大一培養起自主學習的能力,中山大學前校長楊弘敦亦對此回應,認為這項能力應該要更回溯到中小學端的教育,「等到大學就太慢了。」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