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掙扎的生命才有力道 獨立書店店長的叛逆之旅

【校園記者李璨宇採訪報導】是什麼原因,讓人放棄成為牙醫和竹科新貴的機會,踏上與社會期望背道而馳的叛逆之路?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邀請台中知名獨立書店「東海書苑」店長廖英良,以「為什麼是獨立書店?一個關於人生也關於社會的思考與實踐」為題,分享經營理念與人生歷練。學生時期就砸下180萬重金經營獨立書店,廖英良坦言,儘管已過23個寒暑,自己仍不時陷入「保持初衷」與「追名逐利」的兩難中,「但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掙扎,生命才會有力道。」

談起過往經歷,廖英良笑稱自己是「魯蛇(loser)」,他的人生並非勵志故事。曾考上牙醫系、而後就讀資工系,本會成為醫師或工程師的他,因為1988年的一場農民抗議事件,開始關注並投身社會運動。廖英良曾走上街頭抗爭,也擔任過地下電台的副台長,天天帶著廣播發射機四處跑,只為躲避警察「抄台」。回歸平靜後,他捫心自問,發現台灣的社運常缺乏理論基礎,易流於單純的爭取利益;因此,他決定透過開設書店,進行思想與知識的傳遞。

廖英良表示,「獨立書店的特質,在於透過賣書進行理念推廣」,店長可以書作為媒介,向顧客分享自己難以言明的理念。廖英良相信,書店不只是營利的銷售通路,更是傳播知識的公共空間,因此就算是暢銷書,若廖英良認為內容不妥,就不會上架,即便衝擊書店收益。

被問到實體書店是否會沒落,廖英良直言,在「臉書取代讀書」的時代,台灣圖書銷售量驟降,書店開始轉型成複合式經營的「觀光景點」。獨立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浪潮中保持獨立性,他也尚在摸索。廖英良並不排斥這種轉型的陣痛,他表示經營書店就如同經營人生一般,遭遇逆境時不該硬碰硬,更不該因循守舊,而是要想辦法開拓新的道路。這也是他日前決定關閉東海書苑、開設新店的原因之一。

廖英良也以自己的經歷為例,給對未來感到迷惘的學生一些建議。他認為在職涯規劃時,符合自身價值觀與興趣的工作是首選,例如對他而言,經營書店雖難以致富,卻是令他感到自在的完美工作。他也提醒想開書店的年輕人,仔細審視自己的動機,若只是單純「喜歡書」,其實好好地當一名讀者即可。最後,廖英良強調,隨著時代推移,他經營書店的手法與策略終究可能會過時,但求年輕人能用新思維與新方法,傳承他的獨立精神,便已足矣。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