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互助成空老無所終? 社科院邀學者專家熱議弱勢保險

發佈日期: 2018-12-14
【社科院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勞工政策研究辦公室今(14)日於中山大學西子灣校友會館3樓舉辦「台灣勞工發展趨勢暨策略研討會」,會中邀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魯炳炎教授,以政策行銷的觀點,發表目前台灣勞動基準法「一例一休」的定位區隔及行銷策略;同時邀請社團法人台灣勞工發展協會理事長楊燦輝、秘書長詹昭全等及各界專家學者,以弱勢保險視角分析往生互助事項的必要性,及法制化之相關研究。

今日多位學者專家提出倡議,期許能將往生互助事項導入社會服務、社會福利的公益慈善領域,提升其經營理念與社會價值,如此方能符合社會權去商品化的門檻。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其祿強調,社科院特別成立勞工政策研究辦公室,是希望能關心勞工議題、看到勞工需求,進而協助政府研擬更多有利勞工的相關政策,並且搭配時事議題,提出更多改革建言。

社科院副院長李予綱也提到,商業保險規定名目眾多,導致無法兼顧弱勢族群權益;弱勢保險制度本意雖良善,但現有的法規也存在此問題,他呼籲政府應將往生互助事項定位為公共議題,積極制定專法規範相關事項。

台灣勞工發展協會理事長楊燦輝指出,協會長期以來,一直非常關注勞工教育、勞工生活福祉等議題。儘管政府自2009年開放微型保單,針對適用於投保微型保單的10大族群有明確規定,但是對於特殊經濟狀況、罹患癌症、高血壓等重大疾病者來說,投保上仍屬不易,導致弱勢民眾在急需保險的情況下,容易被不肖業者鎖定,甚至針對其進行假互助會進行真詐欺之犯罪案件。藉由本次研究結果,他建議政府應重視往生互助的本質,應站在公益立場上,採用互助式的給付原則。廣義來說,這不但是一種社會保險制度,更屬於社會企業的概念,並且設立專法。

台灣勞工發展協會秘書長詹昭全則表示,即使內政部已於102年7月19日以行政命令頒布「內政部輔導社會團體往生互助事項處理原則」18點內容,但是否符合「往生互助事項」的管理正當性、未來發展需求與社會的期待,官方、民間仍存在著認知落差。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