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打造人文港都 前文化局長尹立談「高雄學」

公告單位: 2018-11-13
【校園記者曾德侑採訪報導】「從歷史的縱深看高雄,可以看到高雄的多元文化內涵。」前高雄市文化局局長尹立獲邀至中山大學,和學子分享他眼中的「高雄學」。他提到,史前遺址小溪貝塚距離中山大學不到半小時車程;此外,從左營等地名也可看到過去鄭成功家族對高雄的重視;在日治時期後,台灣的政經中心漸往北移,但港都在歲月流轉下,依舊有其特殊、值得探究之處。

尹立強調,無論是歷史的豐富還是城市的轉型,「放眼全世界,一個國家最有創意的城市,往往不是首都」。像是提到義大利的時尚,大家聯想到的絕對是米蘭而非羅馬;又如談起美式文化,看好萊塢電影、喝星巴克、吃麥當勞、用蘋果手機上谷歌查訊息等,也都是從美國西岸開始。一直到最近風靡全亞洲的韓劇,相較於首爾,釜山才是影劇工業重鎮。而高雄呢?尹立認為,高雄自工業城市崛起,正在逐步轉型,朝向台灣的文化都市邁進。許多人認為高雄是個港埠型都市,但在縣市合併後發現,高雄不只有海、更有山;有閩南客家族群、外省眷村、原住民及新住民族群,這些都是積累高雄成為一個文化都市的重要元素。

「不只保留在地文化,更希望放眼國際,讓世界各地的旅人到高雄交會,在高雄激發出不同的想像。」尹立指出,從三民區的客家文物館、左營眷村文化園區,一直到大型展覽中心如衛武營文化中心等,呈現在公共領域中的人文薈萃,近年來除了政府主辦的活動,也加入民間團體與學校單位的養分,在地最主要的研究型大學當然也不會置身事外。「中山大學在旗鼓鹽舉辦的許多活動,都證明了文化的落地生根,激發越來越多人對自己身處的土地有更強烈的好奇心」尹立說。

尹立舉例,一座城市的轉型,除了執政者的用心和努力,更需要時間和機遇,例如英國的曼徹斯特就是一個轉型成功的例子。在過去,大家對於高雄的印象無非就是「工業城」、「藍領階級的城市」;但漸漸地,高雄蓄積了越來越多「軟實力」能量,正在轉變中,而這其中最需要的是「人才培育」,尤其是年輕人願意不願意來到高雄投入。尹立回憶自己大學畢業後原留在北部打拼,不過在父親的呼喚下,他回到高雄。一開始他也很懷疑,學歷不差的他回到高雄是否只能當「工頭」,後來因緣際會接下文化局長一職,他發現,其實自己可以為高雄做的事,遠比想像中來得多。尹立對在場學子大聲疾呼「多了解你腳踩的這塊土地,認識她的文化!」這無疑是他心中深耕「高雄學」的宏旨。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