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工作坊創作專屬繪本 馬尼尼為分享繪本世界

發佈日期: 2018-11-07
【文學院提供】為培養學生對文化的理解,以及賞析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形式,文學院「跨文化人文思潮與美學-課程與教學實作專題」舉辦生命敘事繪本創作工作坊,邀請博客來專欄創作者馬尼尼為,帶領學生進入繪本的世界,一起閱讀繪本、用新的眼光看繪本,甚至創作一本屬於自己的繪本。

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洪敏秀說明工作坊的規劃初衷,是希望學生能在學習語言文字之外,尋求更多表達想法、感受的可能性,「繪本就是一個生動、有特色的傳達媒介」。工作坊主講人、繪本作家馬尼尼為探討了繪本中所蘊含的各式藝術手法,比如幼兒繪本多半線條簡潔、色彩豐富鮮明、敘事簡潔或容易琅琅上口的歌謠式語句,代表作品如荷蘭插畫家迪克·布魯納的米菲兔系列。大人繪本的圖像創作與敘事結構較完整嚴謹,有較多的題材與創作發展空間,有時甚至悲傷晦暗不明,然而她也提醒,有時不需刻意劃分所謂幼兒繪本或大人繪本,因為孩子自有一套認知與解讀的方式。

馬尼尼為也舉打動自己的繪本作品為例,例如知名繪本作品《莎莉.離水遠一點》的作者約翰.伯寧罕,在繪本中畫出現實與想像並存的世界,現實世界也就是大人的世界畫面簡單,而對應的則是小孩充滿幻想的奇幻想像世界,畫面相對色彩更豐富。此外還有另一位繪本家安東尼.布朗的第一本繪本《穿越魔鏡》裡多次運用馬格利特「陌生化」的繪畫技巧。馬尼尼為認為繪本擁有很高的可塑性,沒有規範,全憑作者的想法和想傳遞給讀者的信念,因此每本都是獨特的結晶。

針對繪本的圖像技巧,馬尼尼為也以親自帶來的繪本具體說明,《Belonging家園》以一個窗景為主,發展出一個故事,說明即使定點,但相隔不同時間記錄下場景、季節、人物等變化,亦可成為別具特色的故事;《蜉蝣的一生》裡,則以每頁都會出現的蒲公英成長過程,來輔助說明時間的消逝。馬尼尼為讓參與課程的學生每人挑選並賞析繪本、朗誦故事內容,並說出自己閱讀該繪本的看法、看見的特色。

馬尼尼為最後也帶領學生一起創作專屬自己的繪畫,完成的作品有連續性的故事繪畫,也有單一的獨立畫作,有時意外的失手,卻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每張都非常具有個人特色,正符合馬尼尼為的信念,她認為,創作是本能,繪本的畫作不需要有什麼高超的繪畫技巧,「只要有表達自己的方法,都是好的作品」。她也以「能夠一直創作下去,是一件很讓人『激動』的事!」來表達自己對繪本的喜愛,並鼓勵學員跳脫「必須要專業」的框架來創作。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