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破解迷思! 「刻板印象」有助了解異文化?

公告單位: 2018-11-02
【校園記者李玫禎採訪報導】刻板印象能成為溝通助力?中山大學國際事務處邀請微軟公司專家技術部經理黃婉中分享跨文化溝通經驗談,她提及在國外「上課時不說話會被當笨蛋」,強調沉默是金的東方觀念令她水土不服,花好一段時間適應西方教育。黃婉中藉沙發衝浪自助旅行了30多個國家地區,認為語言能力是其次,了解當地文化反而更重要。

畢業於北科大電機系,黃婉中沒有專業外語訓練,卻從學生時代到職場一路在海外闖蕩,讓她一口氣學會5種語言。大學時曾到捷克交換、畢業後到法國留學及工作、被外派到中國大陸,也去過尼加拉瓜體驗突然停水停電的志工生活,有著豐富海外經驗的她,面臨東西文化差異時也曾吃盡苦頭。注重個人獨立思考的西方教育和亞洲思維大不同,尤其法國人「對事不對人」的態度,讓她一開始被指正錯誤時感覺被針對,還一度以為遭到同學歧視,令她相當沮喪,事後思考才了解其實是文化差異造成誤會。

她認為,刻板印象不見得是壞事,反而有助於快速了解一個人的行事方式及個性。除了提供心理建設,也能替我們在首次接觸陌生的文化時打一劑預防針。她強調「了解文化間差異才能有效溝通」,語言能力好不等於溝通能力佳,也和同學分享如何利用「刻板印象」學習異國文化。提到「法國」,大多數人可能會聯想到浪漫、時尚等,但不可否認的這也是行政效率低、時間觀念極差,罷工率居全球之冠的國度。所幸在前往法國前她便已聽聞種種負面傳聞,但還是對法國人的慵懶和地鐵的髒亂和惡臭感到不可思議。她認為憑藉粗淺的刻板印象讓我們能「貼標籤」,先做初步的認識,不至於和想像落差太大。

最後,她提及自我調適的重要性。思鄉、孤單都是難免的,而家人和朋友們就是遊子最堅強的後盾。黃婉中也鼓勵同學若到海外多參與活動,和當地人互動。她認為在異地結交朋友是在海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尋找彼此共通點」是為自己製造互動機會的好辦法,在捷克交換時她便藉此交到一群知心好友,至今仍保持聯絡。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