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不想來上課? 助教工作坊強化現場體驗

【教發中心提供】自學風氣盛行,是翻轉教育的機會,抑或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挑戰?為因應學習管道多元化導致學生到課堂上課的意願降低,中山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邀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宋世祥擔任助教培訓工作坊講師,透過宋世祥在設計思考與人類學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準助教們分享未來教育的趨勢與因應之道。

「現在的教師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宋世祥首先提及,身處這個學生人手一機、可隨時在網路上取得資訊與知識的時代,教師的競爭對象將不再侷限於校園內,而是和全世界的名校教師比拚教學能力;不能只單純地在講台上講授知識,而必需想方設法找回學生的注意力。教學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宋世祥表示,大學教育的價值應該重新被思考,不再只是授課,更應該強調網路欠缺的「現場體驗」,讓學生發覺「來學校上課其實能獲得不同於網路的內容與收穫」。

為了讓準助教們搶先接觸不同於網路的上課體驗,宋世祥以自己研究多年的「設計思考」為活動主軸,搭配以人為本的人類學概念,帶著準助教嘗試從無到有,針對需求設計出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宋世祥表示,在設計思考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把握「2、5、3」的概念。「2」代表發散與收斂,先天馬行空的將所有可能的想法寫下來,最後再將可行性較低的選項剔除,收斂整理至一個較可能執行的選項。接著,透過「以同理心揣摩對方感受」、「從中定義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創意發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手邊素材完成雛型以利討論」與「最終測試」等5個步驟,將可行的計畫從無到有執行完成。最後,宋世祥也強調計劃必需具備可行性、可存續性與符合需求等3個特質,方能確保這是一個完好的計畫。

工作坊以現代人出門必備三要件:手機、鑰匙、錢包的錢包為例,錢包不離身的人們,要如何將錢包的效益極大化,達到「一包多用」的效果?宋世祥為了讓準助教們體驗設計思考的魅力,安排參加者兩兩深入訪談,再為彼此設計出量身打造的個人化錢包。有人為了在路上也能不間斷地滑手機,設計了將手機、扣環與零錢包結合的大型錢包;也有人為了讓自己購物前三思、不輕易打開錢包,設計將啞鈴與錢包結合,讓使用者因為錢包難以取用而降低消費的慾望。透過課程規劃者設計流程,讓學生獲得在過程中一步一步成長的感覺,便能成功地將學習體驗帶給學生。

無論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或是不同於傳統的上課體驗,宋世祥透過設計思考工作坊的方式,帶領參與者一步一步認識體驗式教學,期待能在未來的大學校園裡,讓課程跳脫既有框架,重新點燃學生的學習熱忱。

(公共事務組編修)
發佈日期: 2018-10-05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