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影音》中山大學拚藍色經濟  「水下載具研發中心」揭牌

發佈日期: 2018-12-12

 

國立中山大學今(12)日正式成立「水下載具研發中心」,盛大舉行揭牌儀式。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此中心的成立有助於各種水下載具關鍵技術、設備及系統的研發,並將積極培育國家創新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人才;進而提升國內海洋科技研發能量,以支援海洋綠能、離岸風力發電、黑潮洋流發電、海底礦藏資源調查等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水下載具研發中心」做為「載人載具聯盟成員」,包括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中信造船、台灣國際造船、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實體運維之用。鄭英耀進一步強調,「海洋」是中山大學的特色之一,學校呼應政府現正推動的多項海洋能源,與相關經濟建設計畫,也規劃未來的學術發展方向。十多年來,中山已累積深厚的的水下探測儀器開發技術與經驗,「整個過程就像十年磨一劍!」6大單位共同開發的水下載具,將有助於推動台灣周遭海域的「藍色經濟」開發能量。

「水下載具研發中心」主任王朝欽強調,因應國家海洋能源發開發計畫,舉凡研究、探勘、救援等,對於水下科學調查或施作而言,皆須在不同的環境與深度條件下施工運作,而海洋任務研究趨勢最好的操作方式,就是讓觀察者(科學家)或操作者(施工人員)搭乘小型潛艇「下水」親臨現場。「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將分階段規畫設計,結合國內學術與產業專精技術,並發展出操作深度達千米的小型潛艇,此開發計畫將對台灣海洋科學研究與工程建設有極大助益,締造學用合一、產業結合的綜效。

國研院海洋中心主任王兆璋也提到,國內海洋探勘研究的儀器與載具,長期依賴外國進口或技術支援,缺乏自主維修與製造能力。進口的儀器設備不但昂貴,且一旦故障損壞就得運回國外原廠維修,每趟往返耗時可能長達數月;在等待期間,研究就被迫停擺。「水下載具研發中心」成立後,可望興起國內的「水下經濟產業鏈」,包括甲烷水合物的探勘開發、離岸風機的施工調查與檢測維修,以及海底礦藏潛能調查。

 

(影片提供:中山大學海下所)

【附錄】

水下載具系統的研發涉及多重領域,包括機械、電機、電子、資訊、通訊、光學與聲學等,對於海洋學也必須有深入的認識,屬於重度跨領域研究。中山大學整合校內電機工程群與海洋科學專業能量,藉由跨領域結合國內海洋科技相關學術研發單位、造船、精密加工、材料、電子、資訊透過產學研合作方式等相關產業合力組成「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共同開發水下載人載具。

中山大學研發出多款具有極高實用性的水下載具,可在水下4千公尺承受巨大水壓情況下運作,具備攝影、水文調查、地形測繪、採集樣本等功能。中山大學目前已經在台灣周邊海域執行超過4百公里的深海調查任務,水下作業總時數超過3百小時,採集到大量海底地質、生態,以及礦藏的研究資料。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