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走讀余光中詩文景點 台語詩籤創作懷念大師

【文學院提供】中山大學文學院舉辦「我們這樣想您」余光中追思系列活動,首場「台語音字重讀詩人」與「台灣閩南語文的音字書寫與閱讀」課程連結,用在地音字(台語)重新讀寫余光中詩作,以詩籤創作紀念一代大師。

「在茄苳旁邊還有一株也頗高大的雨豆樹,葉細而密,狀如雨點,頗有詩意。我就把樹下的夜間閱覽室題名為『雨豆屋』」,此段文字出自余光中散文〈西灣落日圓〉,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杜佳倫站在雨豆樹下唸出文中片段,生科系助教則說明雨豆樹特徵。杜佳倫開設「台灣閩南語文的音字書寫與閱讀」課程,此次活動走出課堂,以〈西灣落日圓〉一文內容為出發點,一一走訪文中提及的老榕樹、欖仁樹、茄苳樹等。參與學生認為這種植物導覽方式十分新穎,比起單看文章「更有畫面感、更有共鳴」,也能讓大家親身感覺作者的視角。

除了走訪校園景點,現場並進行詩籤創作,余光中曾說「散文有如地球,詩有如月亮」,杜佳倫以此為發想,讓學生製作一面是月球、一面是詩作的詩籤向余光中教授表達真摯思念。詩作創作則以余光中〈停電夜〉、〈西子灣的黃昏〉、〈控訴一支煙囪〉、〈西子灣在等你〉四首以南台灣或西子灣為主題的詩作為基礎,創作自己的台語詩歌。

有學生以西灣景色創作,也有改寫的台語版〈西子灣在等你〉,杜佳倫點評社會系范思佳創作,將西灣落日連結到自己身為西灣學子的日常,有其獨特而細膩的觀察,並將船追落日翻轉出祝福與思念的溫暖力量。中文系嚴德鈞的創作則將起火的摩托車結合了絢爛黃昏與生命舞台的雙重意象,正如余光中詩中所預言來到西灣劇台的年輕主角,恣意揮灑,將西灣落日燃燒出青春獨有的光彩。杜佳倫說,帶著學生實際走踏、感受余光中老師筆下深刻的西子灣,在懷思前人的同時,更以生命深植這塊溫暖土地。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