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家級海洋博物館」 中山大學團隊得標規劃

發佈日期: 2019-08-26
為更加妥善利用花蓮的海洋資源,建立東部海洋文化,行政院海洋委員會經提案,決議在花蓮港區打造一座「國家級海洋博物館」,博物館的前期規劃專案由中山大學師生團隊得標,提出的概念跳脫大型建築量體,連接周邊海洋資源產業帶,從黑潮帶來的特殊魚種、漁法、漁業文化到永續的食魚教育,預計今年底將完成初步規劃。

「海洋資源博物館規劃」為海委會國家海洋研究院所委託,中山大學跨域組成產學合作團隊,暫定稱為海洋資源博物館,規畫於台肥花蓮深層海水園區南側新設一座低樓層建築物,襯托自然海景,以博物館為核心串連七星潭、花蓮賞鯨碼頭,將整體地理區域規畫為花蓮海洋資源產業廊道。中山大學副教授陸曉筠表示,構思以「生態博物館」為核心概念,強調人和環境的關聯,讓當地社區居民參與其中,凝聚在地認同,同時追求永續發展。

陸曉筠進一步認為,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擁有各式豐富的海洋資源,黑潮流經的花蓮蘊含著人與海洋相依生存的智慧,如何提供一個深入的海洋文化感動?希望實踐今年全球國際博物館日所提出的主題─「博物館為文化的樞紐: 傳統的未來」,同時落實世界海洋日對「海洋保育與明智使用」的期許。

中山大學團隊則是希望以花蓮作為台灣人的起點,開始親近海、懂海及被海洋文化感動的地,「即使離開,也會將海深入夢中,我們才可稱為海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