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復刻都鐸王朝 音樂系「愛上古典」演繹大鍵琴

發佈日期: 2019-01-04
 

國立中山大學藝文中心舉辦「愛上古樂」系列活動,透過中山音樂系學生演奏的一系列曲目,邀請全校師生重溫大鍵琴的美妙樂音。曾經風行於文藝復興後期與巴洛克初期的大鍵琴,由於其獨特的樂音,成為都鐸王朝的最愛,在宮廷裡扮演著社交不可或缺的媒介。到了17世紀中期,因為鋼琴的興盛而逐漸沒落,直到19世紀才重新被學界注意。
 
靈活雙手遊走在雙層琴鍵上,有別於鋼琴的音色,這個風行於巴洛克時期的樂器 大鍵琴,是透過弦線撥動發聲。
 
中山大學音樂系碩一學生 郭韋妏
它規格比較小,間距比較小,所以手就不需要像鋼琴張那麼開。它是比較密集的。然後,然後它觸鍵的深度也較淺,實際上可以比較輕鬆,相較鋼琴是比較輕鬆的彈奏這樣。
 
這個以往只出現在宮廷和教會的樂器,彈奏起來比較輕鬆,但為什麼後來卻被鋼琴取代了呢?
 
中山大學音樂系教授 李美文
(用鋼琴)就是對音量的要求。鋼琴的發聲原理是一個槌子去擊絃,最早的樂器大都是木頭,所以基本上這樣音量就可以變大。音量是一個最大的因素。
(後來又出現是因為)1970至80年開始,有一個復古的運動在音樂圈裡面。漸漸大家會去很注意這塊東西的時候,希望找尋出最早的聲音到底是怎麼樣。
 
就是這股復古風,讓樂迷想要重現往日情懷,大鍵琴的音色也讓人著迷。
 
中山大學音樂系碩一學生 郭韋妏
其實它的聲音是比鋼琴還要小的,然後聲音也比較輕脆,然後它的構造跟發聲跟鋼琴不太一樣。
中山大學音樂系二年級學生 孫書涵
很甜美,而且清脆清亮的,讓人聽了很舒服的。
 
藉由演繹大鍵琴,讓觀眾彷彿回到過去、置身18世紀,一同回味它特殊的樂音。
 
校園記者 邱以慈 許齊崴 採訪報導